Program
系统原理
“STOP”监控预警系统是基于GPS+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开发的一款以人员定位为基础的监控预警系统。涵盖防跑道侵入、岗位人员路线检查作风监察、失能报警、分级管理等功能,通过系统化的平台管理,实现机场整体运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差分基站依赖于多个接收机测量信号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校正,其基本原理如下:
使用多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基准信号。
将各个接收机接收的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计算各个接收机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异,并将差异应用于定位或测量过程中。
系统组成
系统共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
人员定位装置。设计为人员控制区证件保护套,内含电子定位器,通过运营商的物联卡进行位置信息传输,实现对机场人员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同时保护套内置SOS按键,岗位员工失能时按下后可实时在管理平台报警。
通过差分定位基站,提高定位精度,使室外定位误差缩小至亚米级别。
利用卫星信号放大器对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信号补盲,缩短设备冷启动的时间,保证人员到室外环境中定位装置在5秒内完成卫星信号链接。
在本地安装服务器部署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及存储。五是采用专线进行数据连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及容量。
软件
基于开发的监控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的管理实现四方面功能。
一、划设地面保护区,实时定位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人员及车辆将要侵入地面保护区时为塔台终端与侵入人员及车辆提供双向报警,增加人员、车辆防跑道侵入工作的有效技防手段。
二、通过记录佩戴人员的半年内的历史运行轨迹,可运用于关键敏感岗位人员的作风监察,可以有效监察场务、驱鸟等岗位人员是否按规定路线在指定位置和时间开展工作,增加了岗位人员的作风监察的技术手段。
三、具备人员失能报警功能,通过设备一键报警按键,指挥中心可以立即掌握报警人员当前工作岗位以及位置信息,医疗救护中心可立即前往救助,提供关键敏感岗位员工失能时的应急处置手段,有效避免岗位员工失能发现不及时造成的航空器刮碰等不安全事件。
四、系统具备分级管理,各部门根据内部使用需求实现人员资质、设备管理、作风回查、考勤管理等功能的精细化管理。
网络架构
本系统主要使用在线管理模式+卫星定位+RTK校正+在线电子地图调用的方式,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保障人员定位数据与管理数据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定位标签实现人员定位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员在智能发卡充电柜人脸识别领取佩戴定位胸卡,定时更新定位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传输网络传回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分析、统计。管理中心可实现统一查看人员状态信息,通过权限分配,实时查看本区域的人员定位信息以及报警信息等。
系统优势
携带方便
系统硬件携带方便(人员随身佩戴),弥补了机场现有技术手段只防车辆不防人员侵入跑道的短板。
定位精度高
使用差分站与卫星信号放大器矫正了卫星定位精度,人员定位精度可到亚米级,定位精度高。
功能丰富
利用一套系统即可同时实现防跑道侵入、作风监察、失能报警三种功能,成为提升机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技术手段。
融合定位技术
除了依赖GPS和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外,还可以结合使用Wi-Fi定位、蓝牙信标(Beacon)等技术来提高室内的定位精度。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精细地分析处理,比如采用卡尔曼滤波器等先进的统计方法来估计最佳位置解,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位结果的质量。这些技术能够有效补充卫星信号在室内环境下的不足,在复杂环境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定位准确性。
推广便宜,市场前景好
定位终端采用物联网技术传输定位数据,各民航机场及通航机场均可安装使用,锡林机场目前完成系统搭建,如需推广应用至其他机场,仅需购置控制区证件保护套使用,锡林浩特机场可根据用户使用场景为其量身定制开通独立账号,系统维保均由锡林机场完成,无需借助第三方力量。并且此系统可推广至涉及关键敏感岗位的其他行业,市场应用场景广泛,前景广阔。
系统功能
实时定位
根据人员实时位置环境变化,自动匹配最优定位模式,并实现模式无缝切换,定时上报对象的位置信息,并实时显示胸卡状态信息;结合物联网、智能硬件、传感器技术、数据可视化大屏技术,实现24小时无间断的实时定位及报警。
电子地图:展示人员基本信息、位置信息。
历史轨迹
轨迹回放:佩戴人员活动轨迹查询、回放,并同步展示历史定位点定位胸卡的状态信息。
管理后台记录佩戴人员所有历史位置信息,管理人员通过分配的权限,使用PC能够详细的查询佩戴人员的历史运动轨迹以及所有定位点的详细状态信息,并对数据做出异常行为统计分析。并通过轨迹回放进行查看佩戴人员在此期间的活动轨迹。
管理后台支持对设备半年内定位数据进行查询并进行轨迹回放,并展示设备电量、设备状态等数据记录。
SOS紧急报警
胸卡具备一键求助功能(主动求助),佩戴人员可通过SOS求助报警按钮,及时向相关机构发出求助信号以及位置信息。
电子围栏
管理后台支持设置通过行政区域及自定义绘制方式设置可活动围栏及禁止进入电子围栏;支持设备电子围栏越界报警检测;支持电子围栏删除记录查询。
报警信息
管理后台支持对平台设备报警数据记录进行统计查看、查询。
定位频率修改
管理后台支持对设备进行定位频率修改,默认100步上传一次。
报警监测
设备支持低电量报警、SOS报警、电子围栏越界报警、离线报警功能。
设备管理
管理平台支持对定位设备进行管理及指令发送,查看设备电量、实时状态等。
设备控制日志
管理平台支持记录设备控制过程记录含发送时间、指令内容、响应内容、发送状态、响应状态。
分级管理
系统支持分级分权限进行区块化管理,可自定义设定相关单位及管理账号角色的功能操作权限,达到自由控制。
档案管理
平台可对任务进行结束、开启
可通过平台进行人员进行档案创建,将档案信息录入到本平台,作为该佩戴人员的基本信息。
定位胸卡领用
主界面
主要显示每个充电位的实时状态、位号、通讯状态等信息,用不同颜色或图标区别显示。
各种状态图标及代表意义如下:
1.白色:代表取走状态。
2.红色:代表充电状态。
3.绿色:代表充满状态。
4.橙色:代表通讯故障状态。
5.红色三角形图标:代表通讯故障状态。
常用操作流程
1.管理员操作
首先在系统主界面,点击右上角的logo图标,提示:请输入管理员密码,输入管理员密码后,进入管理员控制界面,在管理员界面,即可进行人员注册、人员管理、打开柜门、查看历史记录等操作。
注:默认管理员密码为123456。
注册人员信息:
本地注册
在管理员控制界面,点击“人脸注册”菜单,进入人脸注册界面,点击界面右下方的“人脸注册”按钮,自动扫描人脸,注册成功后,提示:人脸注册成功。
注:人脸注册时,请不要佩戴口罩;同一人不允许重复注册。重复注册时,提示:该人脸已存在,不允许重复注册
查看/编辑人员信息:
在管理员控制界面,点击“人脸管理”选项,选中人员并可以查看、修改和删除人员信息(姓名、员工ID)。
注:此员工ID必须和云平台员工ID一致。
①修改人员信息:点击该人脸一行,出现“修改”界面,即可修改姓名、员工ID。
②删除人员信息:长按该人脸一行,出现“删除”界面,即可删除使用人员信息。
云平台下发人员信息
人员信息(包含员工id,照片等)通过云平台下发至发卡机安卓屏,下发成功后人员即可正常验证使用。
历史记录
可查看6个月内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取卡,还卡等)。
单元管理
可查看某个充电位的实时状态,并可以对某一个卡位进行取卡操作。
①管理员开锁:点击“开锁”按钮,选择某一个柜门号,即可打开对应的柜门。
②选中其中一个柜号,点击弹出修改状态,点确定开锁。
修改密码
点击“修改密码”,出现修改密码界面,输入新的密码,即可修改密码成功。
设备设置
可设置设备ID、服务器地址等参数。
设置设备ID和服务器地址:正确输入设备ID号和服务器IP之后,即可正常使用通讯的所有功能。
退出登录
在管理员界面,点击“退出登陆”,返回至系统主界面。
普通用户操作
取卡:
人脸识别方式:在系统主界面,点击开始使用。
人脸自动识别,识别通过,左上方会自动弹出该人员照片,发卡机会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平台,经平台处理后回馈发卡机对应操作指令,发卡机屏幕弹出是否取卡按钮(并语音播报识别成功,是否取卡);人员点击确定后,对应卡位自动弹出符合要求的工作卡,人员点击取消后,则回退识别状态。
注: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人脸保持在人脸识别区域,若识别失败,会自动退出,需重新人脸登陆。
还卡:
只需要将卡插入空位不弹出,并确认充上电即可。语音提示:正在还卡,谢谢使用。
注:1.如没有充好电,则没有语音播报。
2.即使临时能充上电,没有识别到卡号(3~5S),卡会自动弹出。